23MPAcc复试:审计必备名词解释与简答

2023-07-04 14:28      网络   小编    浏览次数:(

QQ截图20230302164606.png

23届复试工作即将展开,小伙伴们专业课准备得如何了?

为了帮助大家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学长整理了“审计必备名词解释与简答”~赶紧收藏复习吧!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审计

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经济监督、确认和鉴证活动。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和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有效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确认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帮助被审计单位实现其目标。

2.财务报表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3.注册会计师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4.风险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从企业环境和企业经营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出发,使用审计风险模型,积极采用分析程序,以制定与被审计单位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以达到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5.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又称审计标准,或称职业准则,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它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判断标准。

6.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指对所查明的被审计单位的行为和事实做出判断的根据,是据以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的标准。

7.过失和欺诈

过失,是指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过失可按程度不同分为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普通过失,也称一般过失,通常是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谨慎,对注册会计师而言则是指没有完全遵守执业准则的要求。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保持。

欺诈,又称舞弊,是一种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故意的错误行为。

8.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进行的审计,主要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

9.民间审计

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

10.内部审计

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是由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人员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简答

1.简述审计的起源。

注册会计师制度源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简称两权分离),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随着两权的分离,所有者不再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这就产生了所有者如何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问题,由此产生了经营者定期通过财务报表向所有者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管理层编制和提供的,其自身利益通常与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挂钩,需要由独立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

2.简述审计的基本特征。

审计的基本特征包括独立性、权威性与公正性。

3.简述审计的灵魂/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指注册会计师独立于被审计单位,能保护其形成适当审计意见的能力,使其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免受不当影响,增强册会计师诚信行事、保持客观和公正以及职业怀疑的能力。

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

1)实质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内心状态,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提出结论时不受损害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诚信行事,遵循客观和公正原则,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2)形式上的独立性。形式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外在表现,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后,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项目组成员没有损害诚信原则、客观和公正原则或职业怀疑态度。

4.简述审计的分类。

审计按其主体分类和按其内容、目的分类,属于基本分类。审计按其主体,可分为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按目的和内容,可分为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

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可分为账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5.简述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共同发挥作用,是国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强化经济监督责任的有利手段。其区别在于:

1)执行主体不同。政府审计的执行主体是政府审计机关(审计署和地方审计厅局),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执行主体是注册会计师。

2)审计目标和对象不同。政府审计是对政府财政收支或者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确定其是否真实、合法和具有效益。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依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定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是否公允反映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审计的标准不同。政府审计的依据是《审计法》和审计署制定的国家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依据是《注册会计师法》和财政部批准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4)经费或收入来源不同。政府审计是行政行为,政府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由同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市场行为,是有偿服务,费用由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客户协商确定,但是注册会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时,独立性不能受到干扰。

5)取证权限不同。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都需要取得审计证据,各有关单位都有责任配合,但是政府审计具有更大的强制力,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受市场行为的局限,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企业及相关单位配合和协助,对企业及相关单位没有行政强制力。

6)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可在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只能提请企业调整有关数据或进行披露,没有行政强制力;如果企业拒绝调整和披露,注册会计师需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反映,具体表现为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6.简述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组织合法经营和运行、促进组织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促进组织自我发展和实现目标。

7.账项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分别是什么?

方法

概念/特点

账项基础审计/详细审计/账表导向审计

围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来进行,通过对账表上的数字进行详细核实来判断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和技术上的错误。

制度基础审计/系统导向审计

强调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如果内部控制运行有效,则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审计只需抽取少量样本,反之,扩大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审计范围。

风险导向审计

要求审计人员从企业环境和企业经营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出发,使用审计风险模型,积极采用分析程序,以制定与被审计单位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以达到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8.简述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类型。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分为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两类。鉴证业务包括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服务。相关服务包括税务代理、代编财务信息、管理咨询业务、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等。

9.简述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

三方关系人分别是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责任方)、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注册会计师对由责任方负责的财务报表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任程度。

10.简述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的区别。

1)目标不同:合理保证的目标是在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下,以积极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提供高水平的保证;有限保证的目标是在可接受的审阅风险下,以消极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阅意见,提供有意义水平的保证。该保证水平低于审计业务的保证水平。

2)证据收集程序不同:合理保证/财务报表审计的证据收集程序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有限保证/财务报表审阅的证据收集程序包括询问和分析程序。

3)所需证据数量不同。合理保证/财务报表审计所需证据数量较多,有限保证/财务报表审阅所需证据数量较少。

4)检查风险不同。合理保证/财务报表审计检查风险较低,有限保证/财务报表审阅检查风险较高。

5)财务报表的可信性不同。合理保证/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的可信性较高,有限保证/财务报表审阅财务报表的可信性较低。

6)提出结论的方式不同。合理保证/财务报表审计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有限保证/财务报表审阅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

11.简述审计的职能。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确认和经济鉴证的基本职能。

12.简述审计的作用。

审计具有制约性和促进性两大作用。

13.审计五要素分别指什么?

审计五要素指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审计证据、审计报告。

14.简述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

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是管理层和治理层认可并理解其承担下列三项责任:

1)按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

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15.简述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及类型。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承办业务的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或者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出于故意未按专业标准出具合格报告,致使审计报告使用者遭受损失,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可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分为审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指: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具体审计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层次认定是否恰当。

2.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3.审计认定

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4.检查风险

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5.重大错报风险

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6.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7.重要性

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8.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报与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

9.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

10.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可靠性、经济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证据的可信程度。

经济性:从理论上讲,为了支持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应该取得足够具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但从另一方面讲,审计人员不得不考虑审计证据的效用与收集、鉴定这些审计证据的成本之间的关系。

11.函证

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被询证者)获取书面答复以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书面答复可以采用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等形式。

12.应收账款函证

应收账款函证,是指直接发函给被审计单位的债务人,要求核实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

13.积极式函证/肯定式函证

要求被询证者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确认询证函所列示信息是否正确,或填列询证函要求的信息。

14.重新执行

注册会计师独立执行原本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15.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二、简答

1.期末账户余额及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的认定分别包括哪些?

期末账户余额(及相关披露)的认定包括:(1)存在(2)权利和义务(3)完整性(4)准确性、计价和分摊(5)分类(6)列报;

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的认定包括(1)发生(2)完整性(3)准确性(4)截止(5)分类(6)列报。

2.简述具体审计计划的概念,审计过程中是否可以修改具体审计计划以及理由。

具体审计计划,其内容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由于未预期事项、条件的变化或在实施审计程序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等原因(通常前面阶段的工作结果会对后面阶段的工作计划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后面阶段的工作过程中又可能发现需要对已制定的相关计划进行相应的更新和修改),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必要时对具体审计计划进行更新和修改。

3.简述审计风险及其分类。

审计风险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包含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两个层次。认定层次的重要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4.简述审计风险模型含义及其评述。

审计风险模型是指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即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呈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

5.简述审计风险中固定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区别。

固有风险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的可能性。它与内部控制无关,可能是账户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自身决定,也可能是外部因素导致;而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发生错报,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它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6.什么是审计的固有限制?固有限制的来源是什么?举例说明。

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这是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固有限制源于:

1)财务报告的性质。许多财务报表项目涉及主观决策、评估或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并且可能存在一系列可接受的解释或判断;某些金额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变动幅度,这种变动幅度不能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来消除。如某些会计估计。

2)审计程序的性质。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的能力受到实务和法律上的限制。

例如:

①管理层或其他人员可能有意或无意地不提供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或注册会计师要求的全部信息;

②舞弊可能涉及精心策划和蓄意实施以进行隐瞒。因此,用以收集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可能对于发现舞弊是无效的。

③审计不是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官方调查。因此,注册会计师没有被授予特定的法律权力(如搜查权),而这种权力对调查是必要的。

3)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需要(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成本效益的权衡)。

7.简述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以及审计证据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呈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应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

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呈正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8.如何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确定重要性需要运用职业判断。通常先选定一个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9.审计的重要性运用在哪些环节?

重要性主要运用在以下两个环节:

1)在计划和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运用重要性对重大金额的错报作出判断,用以确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2)在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重要性水平评价识别出的错报对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影响以及评价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0.简述审计证据的特点。

审计证据的特点包括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11.简述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与充分性之间的关系。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但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12.简述影响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因素。

影响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因素包括来源、性质、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等,具体表现为: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13.简述顺查法和逆查法的优缺点


顺查法

逆查法

概念

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对证、账、表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按照会计核算相反的处理程序,依次对表、账、证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优点

系统、全面,可以避免遗漏

便于抓住问题的实质,还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

缺点

面面俱到,不能突出重点,工作量太大,耗费人力和时间太多

不能全面地审查问题,易有遗漏

 

14.简述审计程序的种类。

审计程序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七种。

15.简述应收账款函证与银行存款函证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1)函证的直接目的相同,二者都是为证实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所列银行存款和应收账款的存在性。

2)函证银行存款和函证应收账款,均应由注册会计师直接控制询证函的发送和回收,并对函证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区别:

1)函证范围不同

注册会计师应向被审计单位在本年度内存过款的所有银行发函。

函证应收账款时,注册会计师不需要对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应收账款进行函证。一般情况下,账龄长、金额大的应收账款是注册会计师必须向债务人函证的对象。

2)函证方式不同

函证银行存款采用积极式询证函。

函证应收账款分为积极式函证和消极式函证两种。

3)函证内容不同

银行询证函不仅询证被审计单位在银行的存款还要函证借款。询证费用可直接从被审计单位存款账户中收取。

企业询证函不仅询证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还要询证预收账款,且在询证函中要说明函证仅为复核账目之用,并非催款结算。

16.简述应付账款中哪些需要函证。

一般情况下,应付账款不需要函证,因为函证不能保证查出未记录的应付账款,而且注册会计师能够取得购货发票等外部凭证来证实应付账款的余额,但如果控制风险较高,某些应付账款账户金额较大或被审计单位处于财务困难阶段,则应进行应付账款的函证。

17.简述审计的分析程序及其适用条件。

分析程序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在必要时对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值差异重大的波动或关系进行调查。

分析程序可以运用在:

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2)用作实质性程序: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3)用作总体复核: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找出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太错报风险。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3.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4.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是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

5.实质性程序/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程序是指用于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二、简答

1.简述注册会计师应从哪些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应从以下六个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标、战略和相关经营风险(常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相关)、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2.简述了解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的区别。


了解内部控制

控制测试

程序所属的类型不同

属于风险评估程序

属于进一步审计程序

内容和目的

1)评价控制的设计;

2)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1)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相关时点是如何运行的;

2)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强调控制能够在各个不同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

3)控制由谁或以何种方式执行。

样本量

只需抽取少量的交易进行检查或观察某几个时点

需要抽取足够数量的交易进行检查或对多个不同时点进行观察

程序

询问、观察、检查、穿行测试

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

必要性

必要程序

非必要程序

 

3.简述内部控制的目标。

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3)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注会教材)

1)确保企业战略的实现。(2)提高运营的效果和效率。(3)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4)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5)符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人大教材)

4.简述内部控制的要素。

内部控制五要素:(1)控制环境;(2)风险评估过程;(3)(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4)控制活动;(5)对控制的监督。(注会教材)

内部控制五要素:(1)内部环境;(2)风险评估;(3)控制活动;(4)信息与沟通;(5)内部监督。(人大教材)

5.简要说明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的应对措施。

总体应对措施:

1)向审计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

2)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

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或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①在期末而非期中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

②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更广泛的审计证据;

③增加拟纳入审计范围的经营地点的数量。

6.简述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有哪些应对措施。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7.简述实质性方案与综合性方案的区别。

实质性方案: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实质性程序为主;

综合性方案:进一步审计程序将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

8.实质性程序在哪些情况下应该执行?

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实质性程序。如果认为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如果针对特别风险的程序仅为实质性程序,这些程序应当包括细节测试,或将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结合使用,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9.简述实质性程序和控制测试在时间选择上的异同点。

实质性程序的时间选择与控制测试的时间选择有共同点,也有很大差异。共同点在于,两类程序都面临着对期中审计证据和对以前审计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考虑。

两者的差异在于:

1)在控制测试中,期中实施控制测试并获取期中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审计证据的做法更具有一种常态;而由于实质性程序的目的在于更直接地发现重大错报,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时更需要考虑其成本效益的权衡。

2)在本期控制测试中拟信赖以前审计获取的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对于以前审计中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则采取了更加慎重的态度和更严格的限制。

10.简述注册会计师应该采用什么审计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和环境/风险评估程序的内容/应如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及其环境?

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无论错报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而实施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询问、分析、观察、检查。

具体来看,可以通过:

1)询问被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其他人员;(2)实施分析程序;(3)观察和检查:如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实地查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场所和厂房设备;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4)其他审计程序如询问被审计单位的外部法律顾问、专业评估师、投资顾问、财务顾问;阅读外部信息等;(5)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均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的基础。

2.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

误拒风险: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

误受风险: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

3.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的风险。

非抽样风险:指注册会计师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

4.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

1)随机选取样本项目:(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非统计抽样是指不同时具备统计抽样两个基本特征的抽样方法。

二、简答

1.简述审计抽样的特征。

1)对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可以根据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2.简述审计抽样风险的影响因素。

抽样风险由抽样引起,与样本规模和抽样方法相关。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反方向变动。

3.抽样风险包括哪些,抽样风险包括的这些风险会不会影响审计的效率?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影响

信赖过度风险: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误受风险:推断某一重大错

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

审计效果

信赖不足风险: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误拒风险:推断某一重大错

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

审计效率

更应关注:信赖过度风险

更应关注:误受风险


 

第五章

简答

1.针对销售的发生认定应采取哪些审计程序?

1)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2)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3)核对收入交易的原始凭证与会计分录(逆查):

4)结合对应收账款实施的函证程序,选择主要客户函证本期销售额;

5)存在销售退回的,检查相关手续是否符合规定,结合原始销售凭证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结合存货项目审计关注审查其真实性;

6)实施延伸检查程序。

2.针对营业收入的截止认定应如何实施实质性程序?

1)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运凭证,与应收账款和收入明细账进行核对:

同时,从应收账款和收入明细账选取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凭证,与发运凭证核对,以确定销售是否存在跨期现象。

2)复核资产负债表日前后销售和发货水平,确定业务活动水平是否异常,并考虑是否有必要追加实施截止测试程序。

3)取得资产负债表日后所有的销售退回记录,检查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

3.针对营业收入的完整性认定应如何实施实质性程序?

1)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2)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3)从发运凭证(客户签收联)中选取样本,追查至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顺查)。

4.在函证应收账款存在性认定很可能无效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哪些替代审计程序?

1)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回的货款,注册会计师不能仅查看应收账款的贷方发生额,而是要查看相关的收款单据,以证实付款方确为该客户且确与资产负债表日的应收账款相关:

2)检查相关的销售合同、销售单、发运凭证等文件。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收入确认条件和时点,确定能够证明收入发生的凭证;

3)检查被审计单位与客户之间的往来邮件,如有关发货、对账、催款等事宜邮件。

5.简述期末时应如何检查是否存在有未收入项的应付账款?

1)对本期发生的应付账款增减变动,检查至相关支持性文件,确认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2)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关注其验收单、购货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合理。

3)获取并检查被审计单位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对账单以及被审计单位编制的差异调节表,确定应付账款金额的准确性。

4)针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付款项目,检查银行对账单及有关付款凭证(银行汇款通知、供应商收据等),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

5)结合存货监盘程序,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日前后的存货入库资料(验收报告或入库单),检查相关负债是否计入了正确的会计期间。

6.如何进行存货审计以及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程序。

存货审计涉及数量和单价两个方面。针对存货数量的实质性程序主要是存货监盘。此外,还包括对第三方保管的存货实施函证等程序,对在途存货检查相关凭证和期后入库记录等。针对存货单价的实质性程序包括对购买和生产成本的审计程序和对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审计程序。

存货监盘中最重要的两个程序是观察和检查。

7.简述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原则。

1)岗位分工和职务分离;(2)严格收支分开及收款入账:将现金收支业务和现金收入业务分开处理,防止将现金收入直接用于现金支出,不得随意坐支;(3)实行支出款项的严格授权批准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出借以及其他不按规定支出货币资金。(4)实施内部稽核:通过稽核及时发现和纠正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货币资金的管理。(5)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实行定期岗位轮岗制度,防止或减少发生人为的舞弊行为。

8.简述如果存货盘点日不是资产负债表日,审计师应如何进行审计?

如果存货盘点日不是资产负债表日,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确定盘点日与资产负债表日之间存货的变动是否已得到恰当的记录。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2.标准审计报告

标准审计报告是指不含有说明段、强调事项段、其他事项段或其他任何修饰性用语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审计意见

审计意见是指审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对于鉴证对象是否符合鉴证标准而发表的意见。对于财务报表审计而言,则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形成审计意见。

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意见的类型分为:无保留意见、非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二、简答

1.审计报告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1)标题;(2)收件人;(3)审计意见;(4)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5)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6)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7)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报告的事项(如适用);(8)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9)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和盖章;(10)报告日期。

2.简述审计报告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主要具有鉴证、保护和证明三方面的作用。

1)鉴证作用: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不同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是以超然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

这种意见,具有鉴证作用,得到了政府、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普遍认可。

2)保护作用: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出具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提高或降低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被审计单位的债权人和股东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

3)证明作用:审计报告是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及其结果所作的总结,它可以表明审计工作的质量并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3.简述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与其他事项段的概念。

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是指审计报告中含有的一个段落,该段落提及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或披露的事项,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该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至关重要。

其他事项段是指审计报告中含有的一个段落,该段落提及未在财务报表中列报或披露的事项,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该事项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或审计报告相关。

4.简述审计意见分类及出具条件。

1)无保留意见:如果认为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无保留意见。

2)保留意见:

①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注册会计师认为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影响意大,但不具有广泛性。

②注册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认为未发现的错报(如存在)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

3)否定意见: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注册会计师认为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重大且具有广泛性。

4)无法表示意见:如果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认为未发现的错报(如存在)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重大且具有广泛性,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此外:

1)如果认为有必要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已在财务报表中列报或披露,且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至关重要的事项,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

·该事项不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该事项未被确定为在审计报告中沟通的关键审计事项。

2)如果认为有必要沟通虽然未在财务报表中列报或披露,但根据职业判断认为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或审计报告相关的事项,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其他事项段:

·未被法律法规禁止;

·该事项未被确定为在审计报告中沟通的关键审计事项。

5.简述什么是关键性审计事项并举例说明。

关键审计事项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当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

举例:被审计单位因收购而确认了商誉,其管理层于每年年末对商誉进行减值侧试。本年度,被审计单位产生了经营损失,该商誉出现减值迹象。报告期末,管理层对公司的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以评价该项商誉是否存在减值。管理层采用现金流预测模型来计算商誉的可收回金额,并将其与商誉的账面价值相比较。该模型所使用的折现率、预计现金流,特别是未来收入增长率等关键指标需要作出重大的管理层判断。通过测试,管理层得出商誉没有减值的结论。由于商誉的减值涉及复杂、重大的管理层判断,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对其重点关注,并实施了若干程序如:对管理层的估值方法予以评估、质疑管理层假设的合理性,如收入增长率、折现率等、检查录入数据与支持证据的一致性等。最后基于目前所获取的信息,我们认为管理层在对商誉减值测试所使用的假设是合理的,相关信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所作出的披露是适当的。根据职业判断,我们认为商誉的减值测试是关键审计事项。

6.简述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的含义及作用。

关键审计事项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当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

其作用为:

1)可以提高已执行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审计报告的决策相关性和有用性:

2)能够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额外的信息,以帮助其了解被审计单位、审计财务报表中涉及重大管理层判断的领域,以及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当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

3)能够为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就与被审计单位、已审计财务报表或已执行审计工作相关的事项进一步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提供基础。

第七章

简答

1.简述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可能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因素包括自身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密切关系和外在压力。

2.简述审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与职业道德有关的基本原则包括六项,分别是诚信、独立性、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以及良好职业行为。

除了专业课之外,今年复试多半线下进行,各种复试礼仪、复试细节都要做好把关,尤其是面试要提前模拟训练。更多复试相关内容可以关注后期更新,也可以后台滴滴哦~  

当前位置: 海文考研 > 考研方向 > MPACC考研> 23MPAcc复试:审计必备名词解释与简答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

郑重申明:海文考研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该内容作为工作成功展示!